了解不動產繼承登記與特留分,保障您的繼承權避免遺產糾紛

在台灣,不管富有還是一般家庭,不動產繼承問題引發的爭端屢見不鮮,許多家庭最終不得不訴諸法律。本文將探討不動產的分配原則、繼承順位、特留分的計算方式等核心問題,這些知識能幫助您順利處理繼承事宜並保障合法權益。我們將提供實用的指引,幫助您全面了解如何處理不動產繼承事宜,確保您的繼承權益得到妥善維護。

一、什麼是不動產繼承?

不動產在法律上包括「土地」和其附著物「房屋」。具體來說,不動產包括農業用地、建地、水溝等土地形式,以及成屋、預售屋等各類住房。它還可以涵蓋祖先的長生墓地和靈骨塔等資產。

不動產繼承是指根據法律或遺囑,將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至法定繼承人或受益人。根據台灣民法,繼承分為兩種: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。若被繼承人留有遺囑,則按遺囑執行;若無遺囑,則根據法律規定的繼承順位進行分配。

 

二、不動產繼承順位與登記方式

當被繼承人去世後,確定法定繼承人、繼承比例,並依法完成不動產繼承登記,是保障繼承權益的關鍵步驟。以下將深入探討一般繼承、分割繼承、公同共有繼承等不同繼承登記方式,並說明如何在自身權益受損時主張特留分,以確保您的合法權益,避免遺產 紛爭。

1. 不動產繼承順位

在繼承過程中,配偶是當然繼承人,也就是相互繼承權,但並非享有獨占權利。根據民法第1183條規定: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,依照順序為:一、直系血親卑親屬。二、父母。三、兄弟姐妹。四、祖父母。」也就是說配偶一定能想又房地與其他財產的繼承權,但還是要與民法上規定的其他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一起分配才行。

2. 不動產繼承登記方式

在確認房屋繼承順位後並完成遺產稅申報與繳納後,繼承人需前往地政事務所辦理不動產登記。根據法律規定,不動產繼承登記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:

  • 一般繼承(法定應記分繼承)

這種繼承方式是最常見且最簡單的,依據法律規定,繼承人按應繼分比例平分遺產。辦理時,只需全體繼承人的「普通章」即可完成登記,無需提供印鑑證明或印鑑章,手續相對簡便,適合繼承人之間無爭議的情況。

  • 分割繼承(遺產分割協議書繼承)

分割繼承的特色在於,繼承人之間可以自行協商遺產的分配方式,而不必嚴格按照法定應繼分的比例來分配。

舉例來說,小韓奶奶名下有一棟市值1000萬的房子,爺爺早年因病去世,奶奶育有三子女甲、乙、丙,奶奶走了,因乙子長年照顧奶奶,常年拿孝親費,家裡事物都是乙做決定跟處理,所以甲、丙同意大部分不動產產權由乙繼承,剩餘的1/2由另外兩子平分。

此方式具有靈活性,但需全體繼承人同意,並提交印鑑證明和印鑑章以確保協議有效性。需要注意的是,遺產分割協議書上必須蓋全體繼承人的印鑑章,否則地政事務所將不會受理登記。

  • 公同共有繼承

在公同共有的情況下,所有繼承人共同持有不動產,無持分的概念,即土地與房屋由全體繼承人共同擁有。這種狀態通常在繼承人之間無法達成共識時出現。由於沒有明確的持分,任何處分不動產的行為都需經全體繼承人同意。相比之下,分別共有(又稱持分共有)則允許每位繼承人擁有明確的持分,並可單獨處理自己的部分遺產。

3. 不動產繼承主張「特留分」

特留分是在有遺囑的情況下,當遺囑內容侵害了法定繼承人應得的繼承份額時出現的。如果沒有遺囑,繼承將按照法律規定的「應繼分」進行分配,因此不會涉及特留分問題。然而,在不動產繼承過程中,如果法定繼承人的權利受到侵害,他們可以行使「扣減權」,以確保自己至少能夠獲得特留分的價值,從而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繼承權益。

特留分的計算方式:

特留分是「應繼分」一定比例的一半,根據親疏遠近的關係不同,折算比例也有所不同:

  • 配偶和子女: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一半。
  • 配偶和父母: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一半。
  • 配偶和兄弟姐妹:配偶的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一半,兄弟姐妹的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三分之一。
  • 配偶和祖父母:配偶的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一半,祖父母的特留分為應繼分的三分之一。

舉例說明:

以近期熱議的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為例,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2016年過世,當時申報的遺產總額約為240億元。張榮發在遺囑中指定四子張國煒單獨繼承全部財產,但這一決定引發了其他三位兄弟的不滿,進而導致了一場長達八年的訴訟。最終法院判定遺囑有效,但根據法律規定,其他三兄弟仍然可以主張「特留分」的權利。依照應繼分計算,法定繼承人包括張國煒在內的六人,每人應繼分為40億元。然而,由於遺囑有效,其他兄弟只能主張應繼分的一半,即「特留分」,每人可分得約20億元。最終,張國煒可獨得約140億元的遺產。這一案例充分顯示出「特留分」在遺產分配中的重要性,即使有遺囑指名繼承人,其他法定繼承人的權益仍受到法律保護。

 

三、不動產繼承登記的重要性

不動產繼承登記的時效性極為重要。法律規定,繼承人必須在被繼承人去世後的6個月期限內完成繼承登記。只有在繳納完所有稅金後,繼承手續才能正式生效,確保繼承人合法獲得不動產的所有權。若未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登記,每逾期一個月會被處以登記費一倍的罰鍰,且最高罰款可達到登記費的二十倍。

超過一年未辦理繼承登記的情況下,地政事務所將會公告三個月。若公告期結束後仍未辦理登記,該不動產將進入列冊管理,管理期長達十五年。若在此期間繼承人仍未辦理登記,不動產將被移交給財政部國有財產署,並可能被公開標售。因此,及時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對於保障繼承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。

需要特別提醒的是,即便不動產遺產的總額未超過1333萬元,繼承人也必須依法進行申報並完成繼承登記,否則將面臨法律責任及相應後果。全面且及時地處理不動產繼承登記,不僅能保護繼承人的權益,還能避免因忽視法律義務而招致的麻煩。

 

四、常見問題Q&A

Q1. 一直沒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,遺產會被充公嗎?

如果不動產繼承登記長期未辦理,不會立即充公,但會面臨罰鍰和列冊管理。逾期超過十五年,該不動產可能被政府公開標售,繼承人將失去所有權。為避免這種情況,應盡早辦理繼承登記。.

 

Q2. 特留分和法定繼承的區別是什麼?

法定繼承指的是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,根據法律規定的繼承順位,繼承人按照法律所分配的比例(應繼分)來分配遺產。

特留分則是在有遺囑的情況下,當遺囑內容侵害了法定繼承人應得的最低繼承份額時,繼承人可以主張的最低保障份額。特留分是一種保護機制,確保法定繼承人不會因遺囑的分配而喪失應有的基本繼承權益。

簡單來說,法定繼承是根據法律自動分配的繼承權,而特留分是在遺囑中保障繼承人最低繼承權的機制。

 

了解不動產繼承的登記方式及如何運用特留分,能有效避免繼承糾紛,保障您的權益。透過妥善規劃與正確執行,您可以順利完成不動產的繼承過程,維護家族財產的完整與安全。